拥抱时代 牢记使命 战略引领 创新支撑--- 凯瑞重工董事长张卫东谈三十年磨砺与升华之路
2015/12/22 13:10:21 By:世界金属导报


 拥抱时代,坚定信念,实现“产品→服务→咨询”战略性转型发展 

     “只有和时代产生共鸣才有成功的机会。”张卫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革命的时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奇迹。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盛世的起点。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中国前进的脚步来看,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他说,“生在这个时代,就要回馈这个时代”,一种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在他这一代人身体流淌,使他无所畏惧,不能放下,只会一直往前走。
       从2005年开始,凯瑞重工就提出“产品→服务→咨询”阶段式发展战略。“凯瑞重工已经从产品走向服务,成功实现了第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张卫东自豪地说,公司已形成抱罐车、铁水运输车、专用牵引头和铝业地面设备等“四大产品”,以及高温运输、清洁生产及连续运输等“三大解决方案”。以铁水运输为例,凯瑞重工已经从研究运输装备,逐步深入到研究运输过程。公司主力产品铁水运输车国内市场保持一定的占有率。不仅如此,凯瑞重工还提供铁水管理系统,准确搜集、传递和掌握铁水参数信息,全面提升炼铁和炼钢工序间铁水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上述“四大产品”、“三大解决方案”,再加上“两个科研中心”(凯瑞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凯瑞创新中心),共同构成凯瑞重工所谓的“432”格局,将有效推动凯瑞重工从产品到服务,再到咨询的战略性转型发展。

 聚集人才,开拓创新, 打造核心产品和技术全球竞争力 

    “过去十五年,不容易。”张卫东由衷感慨,“滚打摸爬在钢铁行业大发展的浪潮中,对凯瑞重工来说,我们在理念引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创造了三个不容易。”
       第一个“不容易”是理念引领。2000年,凯瑞重工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面向冶金行业的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但当时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理念,即特种工况下的铁水无轨运输装备“马车”和“牛车”论,凯瑞重工力推先进“牛车”取代传统机械传动的“马车”。2002年,公司研制出凯瑞首台载重80吨铁水运输车产品,并交付用户使用,开创了我国铁水“一包到底”无轨运输先河。
       第二个“不容易”是技术创新。张卫东说,目前,凯瑞重工拥有6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项,铁水运输车专利八项(含发明专利有两项)。公司的铁水运输车和渣罐运输车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以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凯瑞重工连续多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凯瑞品牌被授予湖南省驰名商标。
在铁水运输车方面,从2002年研制出凯瑞首台铁水运输车产品开始,凯瑞重工于2003年研制出当时我国大吨位的铁水运输车,载重145吨;2005年,研制出当时我国大吨位的180吨铁水运输车;2009年,研制出大吨位的260吨铁水运输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六台凯瑞重工该类产品运行在钢厂。2015年,凯瑞首台自主创新的浮挂式铁水包车正式交付客户使用,在原有拖挂式和整体式车辆形式上再做创新,整车经济性、安全性及适用性得到较大提升,比如油耗降低40%,成本降低50%。
       在抱罐车方面,国内之前使用的抱罐车基本都是进口的,凯瑞重工进入该领域后打破国外垄断,并致使2003年后国外产品基本从国内消失。2004年凯瑞重工抱罐车出口马来西亚,这是凯入抱罐车产品首次出口。2007年,凯瑞重工研制出凯瑞首台用于有色冶金领域的渣罐运输车。2008年,研制出我国及亚洲当时吨位为100吨的100吨抱罐车,并且出口到印度市场。2011年,凯瑞首台BGC 100吨抱罐车产品顺利研制成功,并交付韩国浦项,标志着中国正式跻身具备研发此类超大吨位高温钢渣运输特种装备的领域。
在铝业方面,2012年凯瑞重工研制成功凯瑞首台氟化盐加料车;2013年研制成功凯瑞首台自装卸铝水包运输车;2014年凯瑞首台电解铝行业专用氟化盐加料车设备正式交付客户使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年,凯瑞首台电解铝行业专用自卸式铝水抬包车设备正式交付客户使用,打破国外垄断;2015年,凯瑞首台电解铝行业专用全自动出铝车设备正式交付客户使用,打破了国外垄断。
     “凯瑞重工点燃了众多民族工业的亮点,开创先河以实现民族工业跨越式发展,升级装备以提升民族工业水平。”张卫东说,依靠科技创新,凯瑞重工做出了对社会、对行业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个“不容易”是管理创新。张卫东认为,管理不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管理活动要在企业实际运行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凯瑞重工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信任、忠诚是如何做人,超越、执着是做事。”张卫东说,在坚持不懈的文化建设和熏陶下,凯瑞人拥有信任、忠诚、超越、执着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素养,并聚集了越来越多社会各类人才,铸就了凯瑞重工长久发展之基。

 革新体制,机构重塑,构建“工序物流→工艺技术→工厂环境”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企业运行最大的危险是看不到的危险,那就是资金管理。”张卫东说,在过去几年,凯瑞重工也经历了资金方面的风险和困难,但终究度过难关。而凯瑞重工依靠的是不断学习和加强风险管控。
     “凯瑞重工实现高温运输、清洁生产及连续运输等三大解决方案的最高境界,即形成从工序物流到工艺技术再到工厂环境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张卫东说,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凯瑞重工将持续从多方面完善和强化顶层设计,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在体制上,凯瑞重工早前就引入湖南省国资委下属的湘控股高创投加盟,正因为这一超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国企的资本雄厚优势和民企的机制灵活优势集中到一起,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法人治理结构的高效性,为凯瑞重工过去的发展注入了无尽能量,未来仍将是重要的动力源泉。
       正如前所说,凯瑞重工正在全力打造“两个中心”,即湖南省凯瑞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凯瑞创新中心。凯瑞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国内优秀的特种运输设备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是一个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未来,将进一步发挥该中心的经验、人才、技术与设备优势,打造国内国际优秀的特种运输设备研发中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凯瑞创新中心将汇集北京高校等资源,在高温物流过程中的能量管理、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高温冶炼废弃物的利用等环境工程方面展开深入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助力凯瑞重工环境板块业务的发展。
       目前,凯瑞重工下设车辆所、工艺所、智能所,未来将逐步发展整合为装备所、软件所、环境所,支撑公司构建从设备制造到工艺技术研发、再到工厂环境解决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未来,在“不容易”中磨砺,在“不简单”中升华 

         公司新成立凯瑞冶金子公司,拟对一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引入资本后以该公司为主体,做大做强服务产业,与主攻装备的凯瑞重工并驾齐驱,形成集团公司的“两翼”。
“未来十五年,凯瑞重工要从‘不容易’变得‘不简单’。”张卫东说,十五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凯瑞重工要依靠先进的理念引领企业和行业发展,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强有力的企业管理手段,着力打造“两个中心”,完善成熟“三大解决方案”,形成“四大产品”的国内外强大竞争力,构建完成“工序物流→工艺技术→工厂环境”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实现“产品→服务→咨询”战略的下一步发展跨越。
想了解更多?
欢迎联系凯瑞重工
告诉我们
您的需求
预约
产品演示
获取服务
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