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mi:钢铁清洁生产标准施行 效果显现重在执行力
2014/4/25 8:30:20 By:管理员
4月21日,五家环保NGO组织联合发布《推进“公众监管”,助力华北治霾——“华北煤问题”首期报告》, 报告指出,华北治霾关键是钢铁烟气治理。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高耗能、高污染的“两高”的帽子已经戴了多年。据统计,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176.65万吨、93.10万吨、56.28万吨和93.47万吨,分别占工业排放量的9.5%、6.3%、9.3%和 20.7%。

    4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修编发布的《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始施 行。这一评价体系是对于钢铁联合企业(长、短流程)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项目审批核准;企业环保核查、节能评 估等实施的评价标准。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节能减排装备及技术、资源与能源消耗、产品特征、污染物排放控制、 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管理7大一级指标和58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设定了权重和考核标准,特别是清洁生产管理方面赋予了10%的权重,且在产业政策符合 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审核活动、(能源管理机构、 管理制度、能源管控中心)、开展节能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置和分级评价原则。

    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内容来看,确实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如果顺利实施下去,对于钢铁行业的环保治理来说无疑是助推器。但目前来看,钢铁行业的环保治理难点在于:

    1、 环保人才储备不足。环保作为去年以来钢铁企业政策生产的强制方向,有些企业的环保人才储备明显不足。据河北省人才市场对2014年3月份就业市场供求状况 分析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钢铁企业招聘需求下降了60%,而环保、通信类行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多,分别上升36%和27%。

    2、 环保成本高制约。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吨钢平均环保成本约55元,而先进企业的吨钢平均环保成本约比落后企业高1.5倍~2倍。而新建钢铁设施,环保的投入要 占总投资的15%左右;按国家新公布的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1000万吨钢的联合企业环保投入约为10亿元。

    3、缺乏系统执行力。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环保标准不断出台和完善,但仍然缺乏系统的执行体系的建立,以及完整的监督惩罚机制,导致执行力差。很多标准或政策出台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提高钢铁行业环保的执行力和持续性。

    1、奖惩并重,环保政策和财政支持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改造。

    2、从环保部、工信部、发改委乃至地方政府和银行税收等监管机构上下一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监督机制体系,监管重点不仅仅注重“装备”,更加注重“效果”,让环保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先决条件。

    3、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利用法律法规约束机制,真正履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基本原则。

    4、做好相关环保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

    5、加强国内外钢铁行业环保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交流,吸收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先进的环保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

    6、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和促进力度,加大环保研发,开展新能源和废弃物利用的研究,促进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钢铁业绿色环保注入持久动力。

    总 之,钢铁工业的环保治理需要标准和监管体系并行,需要上下一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监督机制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的执行力、监管力和法律法规制裁,只有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利用环保武器来对钢铁行业造成的雾霾和环境污染进行挑战,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工业不公平的竞争机制和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王国清,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
欢迎联系凯瑞重工
告诉我们
您的需求
预约
产品演示
获取服务
参加培训